活動 2025 年 6 月 10 日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鐘樓重建竣工捐贈剪綵揭幕儀式圖/北科大提供,圖文/產業推手編輯部整理時間:114年6月10日(星期二)13:30地點:建國南路與忠孝東路口校園新地標 再現風華在六月酷暑的午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舉辦「鐘樓重建竣工捐贈剪綵揭幕儀式」,儘管天氣悶熱且有雷雨預警,學校仍縝密規劃備案,若遇雨則轉往世雄感恩演藝廳舉行,並同步設計直播機制,展現對本次活動的高度重視。所幸天氣晴朗,在鐘樓前場地早已佈置完成,等候貴賓的來臨,迎接這歷史性的時刻。儀式由管樂社以演奏校歌揭開序幕,出席嘉賓陣容堅強,包括台唐工業、璞樓科技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璞樓基金會」)、北科大校友會全國總會、臺北市校友會、新北市校友會等校友貴賓與校內師長,共襄盛舉近百人,齊聚一堂見證北科大象徵性建築【鐘樓】的重生。鐘樓見證歷史與傳承王錫福校長於致詞中表示,儘管天氣炎熱,仍有眾多貴賓蒞臨,令人感動。他指出,鐘樓的重建,不僅是老建築的修復,更是賦予其全新生命與時代意義。北科大與國同壽,民國70年代為慶祝建校七十週年,在高明輝學長號召下,校友合力於忠孝東路與建國南路口建立「精神堡壘」─【鐘樓】,陪伴學子數十載,是校園重要的地標之一。在重建過程中,團隊特別保留原鐘樓的結構與精神,外觀則以修繕為主,避免大幅拆除與重建。設計上由先鋒大樓建築師操刀,保留臺北工專時期的校徽與鐘樓原始意象,並全面升級電子鐘系統,周圍空間重新規劃為現代簡約且充滿學術氛圍的園區,煥然一新。校訓精神與校友情誼融入設計校長特別感謝陳勝標學長舉辦了設計競圖,並在施工期間多次親臨工地,強調北科大的校訓「誠樸精勤」與「聰明勇敢」,並融入鐘樓的設計理念。鐘樓不僅凝聚了校友的情感,也成為新一代師生汲取精神力量的象徵。重建後的鐘樓,將會成為這整個區域的新地標。他也提到化工系第一屆畢業校友王世雄學長對母校的深厚情誼,長期慷慨捐助、鼎力支持校務發展。雖無法親臨現場,王校長也特別請全場校友為王學長鼓掌,表達最高敬意。鐘聲傳情 延續祝福儀式中,台唐工業胡朝勝總經理代表王世雄學長發表致詞。他表示董事長身體健康良好,並轉達王學長的誠摯問候與感謝。胡總經理代為朗讀王世雄學長的致詞稿:《雖然無法親自前來,但是心中非常感動,無論離開母校多少年,北科大永遠都是他最深的牽掛。這座鐘樓於七十週年校慶時,由一群熱心校友捐款建造,今天再次煥發重新的面貌、美輪美奐,其所傳出的鐘聲,不僅延續著前人對母校的心意,更承載著對未來的祝福。希望學弟妹們可以學習成長,記得並感恩這份前人留下的心意,有朝一日也能一起為母校做出貢獻。》這段致詞,簡單而真摯,道出了校友對母校的情懷與深遠期許。點亮鐘樓新使命璞樓基金會董事長林啟瑞也在典禮中發表談話。他回顧鐘樓重建過程,指出在校長的努力下,學校成功爭取建啤校地,鐘樓則是校園整體再造的重要建設。鐘樓整建的同時,也催生了璞樓基金會的成立,其成立宗旨即是為了實現鐘樓的新願景與使命。林董事長強調,鐘樓是校園精神的象徵,未來基金會將積極推動「鐘樓生命」的延續與發展,並讓每位畢業生,在離開校園前都能感受到這份故事與傳承。此外,他也提到陳勝標學長的貢獻,致力於推動北科大國際化,包含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City Science Lab合作、選送學生赴MIT交流、推行大學生科研計畫(UROP),協助學校發展人工智慧(AI)、通用人工智慧(AGI)、智慧城市、機器人等前沿科技,積極建構學校的新未來。鐘樓不僅見證過去榮耀,更將成為未來北科大的精神起點。剪綵揭幕 鐘樓重生典禮上,林啟瑞董事長代表璞樓基金會致贈鐘樓模型,由王錫福校長代表學校接受。隨後進行剪綵儀式,王校長、楊重光副校長、胡朝勝總經理、林啟瑞董事長、校友會全國總會劉逢源副總會長等五位貴賓齊聚台上,戴上白手套,準備迎接歷史一刻。在全場倒數聲中:「三、二、一,請剪綵!」,紅色布幕揭開,鐘樓正式亮相,現場掌聲不斷,「鐘樓正式啟用,歡慶鐘樓重生」展現於世人面前,象徵著一段歷史的延續與新篇章的展開。永續傳承 留下珍貴記憶典禮在鐘樓前的大合影中畫下完美句點。所有貴賓與師生一同留影,定格這歷史性的時刻。鐘樓的重生,不僅象徵北科大的傳承與創新,更凝聚了無數校友對母校的愛與祝福。這一座見證過去、啟發未來的鐘樓,將繼續在時光中迴響,提醒每一位北科人:記得初心,珍惜榮耀,共築未來。 分享